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规范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和回收利用,但记者在江苏、广东、宁夏等地发现,铅酸蓄电池在生产和回收过程中的污染无法停止。尤其在再生产业中,一方面,常规再生铅企业普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大量废电池流入“黑市”。业内人士认为,铅酸蓄电池在生产和回收环节存在严重的潜在铅和酸污染,污染事件频发,加重了重金属污染。为了有效实施扩大生产者责任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引入环境押金返还制度,实行废铅酸蓄电池的分类运输。
铅是一种对人体危害很大的重金属。铅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对神经系统、造血、消化、肾脏、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损害,甚至引起铅中毒。
一些环保公益组织抽取了企业疑似废水,委托第三方具有检测资格,“碧维神美商品检测(上海)有限公司”(简称“碧维检测”)进行检测和分析。根据BVI试验提供的分析报告,环保公益组织从丽氏电池外壁采集的可疑废水样品pH值为2.23,呈强酸性。重金属铅含量为8150微克/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铅酸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根据发改委发布的最新数据,2017年中国金属铅产量达到472万吨,约占全球总铅产量的44%。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利用有着悠久的混沌历史。早在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颁布了《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废铅酸蓄电池的有组织回收率已超过90%,而我国的回收率低于30%。
事实上,为了规范废铅酸电池的回收利用,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然而,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仍存在混乱。
正规回收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目前,在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已经形成了“坏币排好币”的局面。一些非法的“小作坊”利用几乎为零成本的不正当优势与正规企业进行商业竞争。
记者调查发现,以下原因导致了废铅酸蓄电池回收领域形成“坏币驱逐好币”。
近年来,建立延长生产者责任制已成为业界解决铅酸蓄电池回收问题的共识。一些地方政府、社会团体、企业正在积极推行延长铅酸蓄电池生产责任制。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铅酸蓄电池市场,每年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数量也超过300万吨。由于废铅酸蓄电池数量众多、地位不断提高,其回收利用的市场潜力不容低估。铅板占电池的74%,硫酸占4%,塑料占20%。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废铅酸蓄电池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回收体系,大部分废铅酸蓄电池最终流入非法的小作坊进行简单拆卸,留下铅板,直接倾倒酸,综合利用率很低,造成对人类和生态的破坏。环境。在我国每年生产的33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中,定期回收的铅酸蓄电池不到30%,埋藏着潜在的污染隐患。
近年来,建立延长生产者责任制已成为业界解决铅酸蓄电池回收问题的共识。其核心是通过引导生产者在产品废弃后承担回收利用资源的责任,鼓励生产者实施产品源头控制和绿色生产,使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计划》,对铅酸蓄电池等四类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它要求指导生产厂家建立产品生命周期追溯体系,支持“以旧换新”等方式提高回收率,探索铅酸蓄电池生产厂家的集中回收和跨区域模式。
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NDRC)举办了关于铅酸蓄电池生产商延长责任制实施计划的研讨会。探讨了完善统计、验证、评价、监督和目标调控体系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再生利用目标和分解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铅酸蓄电池的规范回收和利用,一些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正积极通过不同层次实施铅酸蓄电池延长生产责任制。